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与摄影共白头。
在每一年的岁末年初,各类型的年度盘点在朋友圈刷屏,关于音乐、电影、阅读等。那么摄影师们关于摄影的年终盘点又会是怎样的?
我们邀请了八位摄影师来聊了聊他们的2017。他们来自于两岸三地,拍摄各种不相同的题材,对摄影都保持着他们一贯的初心与态度,或张扬,或低调,或温情。
2017,他们有努力,有成长,有感悟。
本期对话,看看摄影师差差李翔、曾戈、仲铭、维燊的2017。
差差李翔 台湾邮差摄影师
2017年2月,摄影师差差李翔出了他的摄影集《差差的工作日志》,以一个邮差视角记录了台南的温情岁月。而这一年是他成为邮差的第12年,他依旧如初,没有因名气大增而失去初心,反而对摄影多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POCO:在这一年里你主要忙了些什么?
差差:这一年的上半年,主要为了新书特地去跑宣传,参加分享会等活动,过程的确忙碌,不过也是未曾有的充实,在这些场合认识了许多朋友。下半年,我选择修生养息,除了好好的把工作完成以外,也让自己多一些休息的时间和独处的时光。
POCO:分享2017年对你来说特别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摄影经历?
差差:我想今年特别的回忆就是每一场分享会。到了现场,我才知道自己的照片真的为读者带来一些感触或收获。曾经有位读者说,差差谢谢你,你让我想到过去曾经有过的美好,未来我会更珍惜自己生活的每一部分。他是我送信地区当地的读者,收到这样的回应,我的心中除了激动以外,更是安慰。


POCO:如果用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来代表2017年的摄影,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差差:这是我选出2017代表自己的作品,那一天天气非常难得,这是下雨后放晴的晚霞。
其实这也是我常常过来独处的地方。它提醒着我对于拍照不要忘记自己出发的初心。我想更多的认清自己,也期待自己对环境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POCO:这一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2017有什么感触?分享一下2018年摄影上的计划?
差差:我觉得2017这一年,自己的作品因为宣传而知名度有所提升,我反而觉得自己却失去了些自信。作品曝光之后,开始认识在摄影界有些地位的前辈,或是为了摄影认真实践的摄影人。跟他们比起来,对于摄影的理解与环境的掌握,都是我不可及的。但是也因为这些前辈的认同,对于往后拍照的理念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肯定,说不上是自信,至少将自己对于土地环境的观察和环环相扣的美感,融入在一张张照片中,这是今年、往后可以确认的方向。
2018,我想开始为第二本摄影集的内容做好准备。所以我打算长时间的去拜访位于台湾、南回铁路各站座落的村庄,拜访他们,将铁路及生活之间的连结,用邮差的视角来去呈现他们。



曾戈 人像/纪实摄影师
曾戈是一个有个性的摄影师,对于摄影拥有独立的思考,个人风格强烈。2017,他奔波于世界各地参加摄影展,参加工作坊,忙碌而充实。

POCO:在这一年里你主要忙了些什么?
曾戈:在2017年,我的作品入围了三影堂摄影奖、Fotofestiwal Grand Prix摄影奖和Hariban Award国际珂罗版摄影奖,获得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摄影奖、“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十佳创意摄影师。我的摄影书《致幻/Hallucination》参加了十月份的东京艺术书展,然后也开始尝试用手机来拍摄纪实专题,《潮汕王国》获得某比赛的最佳影像故事作品奖,后来在媒体上也刊登了这组作品。


POCO:分享2017年对你来说特别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拍摄经历?
曾戈:10月份参加了Jeep x Magnum中国行摄之旅,受邀参加的学员都是导师Jonas Bendiksen自己挑选的,大家在工作坊的期间都非常认真的拍照和交流,也成为了好朋友。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创作氛围。Jonas是马格南图片社里非常年轻的摄影师,他的《Satellites》系列是我很早就知道和喜欢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问题意识。


POCO:如果用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来代表2017年的摄影,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曾戈:选择这组照片是因为都是2017年拍的,虽然都是最近的作品但和我一直以来拍的黑白作品意图和风格是一样的,脱离不了我自己。

POCO:这一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2017有什么感触?分享一下2018年摄影上的计划?
曾戈:感觉一年过得真快,有些给自己的工作还是拖着没有完成。接下来过年回家的期间会继续拍摄关于故乡的片子。

(以上作品为曾戈《新世界》系列图)
了解更多:打破视觉惯性,曾戈不爱“正确”摄影
仲铭 家庭摄影师
2017年,仲铭在推广与传播家庭摄影的路上坚持不懈,他与POCO合作开展了线上分享会,与家庭日记团队以文章、课程等唤醒人们对于家庭影像的意识,在各城市开展了线上线下活动。同时,他也从没有停止个人对家庭影像的思考与创作。

POCO:这一年里你主要忙了些什么?
仲铭:2017年在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日记影像社区被很多人知道和喜欢,家庭摄影也被更多人认识。我很欣慰地看到,当大家讨论家庭摄影的时候,不仅仅在聊摄影本身,而更多的是交流家庭、生活以及生命,很多成员告诉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这也是我们创办家庭日记的初衷。


POCO:分享2017年对你来说特别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摄影经历?
仲铭:作为家庭摄影师,2017年我用相机记录了更多的家庭的幸福,也记录了我自己家的困难。去年夏天,我的母亲被车撞了住院了,我在陪伴她的时候,拍摄了很多她和我父亲在一起的照片。这个过程,我知道母亲内心很害怕,但是展现出来的是坚强,这是让我感到意外的。前年我们仨在一起最长的时见,是一起旅行的时间,我出了一个自己的拍摄项目《朝夕相处的二十天》,而去年,我们仨相处最长时间却是和父亲在病房陪伴母亲的时间。
POCO:如果用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来代表2017年的摄影,你会选哪一张?为什么?
仲铭:这张照片不能代表我的2017的摄影,但是可以代表我家的2017。母亲刚做完手术第二天,疼痛难忍,镇痛棒缓解了疼痛,得以片刻小憩。陪伴的父亲在病房的沙发上睡着了。一起午睡是他们一直的习惯。

POCO:这一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2017有什么感触?分享一下2018年摄影上的计划?
仲铭:2017最大的变化是我满三十岁了哈哈,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十岁是一个坎,是开始老去的坎。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新的开始,我很期待我下一个十年的样子,期待时间会对我生命的有怎样的改变。这一年我还和家人有不少深入的交流,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头脑里面关于我家支离破碎的记忆渐渐变得完整,我知道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家庭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惊讶,原来我并不了解我的家庭。这一年所经历的事情,都让我更加确定我的摄影创作会围绕对家庭的思索展开。
2018年我准备开始拍摄一个和童年还有回忆有关拍摄项目。有人说要不停向前看,但是我也是总回头的人,因为回忆与过去总是给予我取之不尽的灵感和养分。




了解更多:他拍了100多个家庭,只为用影像保存爱与记忆 | 仲铭
维燊 人像摄影师
维燊来自香港,在这一年里,他辞掉了稳定的政府工作,成为了全职摄影师,开展了摄影教室。除了接一些商业作品外,他也保持着个人的摄影创作,产出了2017的延时摄影作品《东北风景》和反映香港本土的人像摄影作品《成长》。

POCO:这一年里你主要忙了些什么?
维燊:5月的时候,我告别了在政府的全职工作,全力踏上了全职摄影师的路子。不,与其说我是摄影师,倒不如说我是倚靠文字和照片维生的自由工作者,这样还好。我租了一个小单位来做教室,假日的时候开班授课,平常则接一些广告、婚纱案子,或是写书、写专栏等等。平日没有案子或是不想写东西的时候,我会做一些个人创作,有时候是拍一些人像主题,时间多的时候会去一个旅行,拍摄缩时作品或是找寻灵感来源。跟以往不同,全职的时候有不俗的稳定收入,朝九晚六,下班以后不用考虑太多。现在全职做写摄人,大部份时间都用来考虑怎样「经营」,由行政的细节到与大公司议价也算是干过很多不同的活。属于个人的时间多了,生活少了规范,但需要另一种自律吧!

《希望》
POCO:分享2017年对你来说特别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摄影经历?
维燊:我最近每年都会到日本拍摄延时作品,2015年有《东京风景》、2016年有《关西风景》,2017年是《东北风景》,拍摄这些作品最大的难度是要在一个对的时间,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时候是荒山野岭,有时候是海边或是雪地。为了省钱,还会在车子上睡觉或是露营,真的很艰辛。我在研究院修日本语,纵使如此,不了解的地点还是太多,有很多好机位都是只有当地人才会知道。日本秋冬天比较寒冷,入夜后更是跌至零下5-10度附近,对我这种南方人来说真的很严苛。
但是,拍摄的过程总会发现到新鲜的事情,例如看到了自己从没有看过的风景、认识到当地人还成了朋友,成果也不同一般的风景照片,在过程中有种魔力,令人一直想拍下去。啊,说到冒险,2017年9月我还登上了神山(mt.kinabalu),东南亚的最高峰,拍了很多喜欢的照片。我有时反问自己,不为了拍照的话,会不会登山呢?我最初以为自己是为了拍照才喜欢爬山,我发现原来不是的,只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用肉眼看一些生命中未曾有过的风景,已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了。

在神山(mt.kinabalu)日出后的自拍照,很帅气吧?

在马来西亚沙巴遇上了超美的彩虹!连当地人也惊讶说没有见这这么明显鲜艳的。

在海拔3800米与南峰(south peak)和星空的自拍照
POCO:如果用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来代表2017年的摄影,你会选哪一张?为什么?
维燊:这一张吧,2018年1月1日零时零分,和女朋友在政府总部前地拍摄的跨年烟火合照。最近一个访问问到:那些是你最喜欢的照片呢? 大家可能以为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得奖作,其实都不是。我最先想起的是和女朋友很多合照,有些拍得不好,因为露营后大家脸有水肿,或是那天大家心情不好。但很多很多的难忘情景,即使没有拍过照片纪录下来,但在心中还是占一定份量。她教会我什么是爱情。一个人营造的快乐,任谁都可以;两个人一起构筑的快乐,是爱情吧。对我来说,她是我摄影的全部,也是我生命中一个无比重要的人。

POCO:这一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2017有什么感触?分享一下目前2018年摄影上的计划?
维燊:闯到外面的世界,遇上形形式式的人,是我面对着最大的变化和感触。5月成为了自由摄影师和作家,一路走来,大半年了。收入变得不稳定,所以花钱变得更谨慎了。少了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可是我得到了我这半年最宝贵的东西——一群很有趣的学生。 随着一路累积的名气和磨练出来的技术,我慢慢找到了一些教育工作,在社区中心、中学和理大教导过跟摄影有关的兴趣班。那些日子没到什么钱,但认识到一班年纪相若,志趣相投的学生是金钱以外最美丽的回报。
曾经有人问:「即使是教班,为什么要以年轻人为目标呢?他们学习力快,财政上也没年纪较大的人宽裕,要赚钱不是应该向另一方面发展吗?」一直到12月初我生日的前夕,一群学生为我搞了个充满惊喜的生日会,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这已经超越了单纯一个职业了,当我看到大家的脸时,就发现自己原来最喜欢的,是看见每一个熟悉亲切的脸孔。 一直到那天,我明白了,「是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未来会超越你和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许有一天,要是我在这个行业待不下去,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会放弃回到沉闷安稳的工作之中。但跟大家相识共同走过的这段路,于愿足矣。
引用网络上一句名言对自己说:「愿你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张照片得到《日本之风景》摄影比实的银赏,是我在日本第4个拿到的奖项。
岁月逝去,无悔即可。
2017,这些摄影人不忘初心,在各自的摄影方向默默耕耘,以真诚,以真实。愿你在这些故事分享里,能获得能量,找到方向。
“行你所行,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以上作品版权归各摄影师所有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成为手机摄影师!
用手机镜头,捕捉生活美好瞬间。
